鄭天欣寫意山水畫展北京紀要
鄭天欣寫意山水畫展北京紀要
畫展開幕式紀要
主持人:舒建新(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
現舉行開幕式,首先我宣布參加開幕式的來賓有:國家林業局宣傳辦副主任歷建祝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解永全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盧禹舜先生,陜西省林業廳副廳長高永民先生,陜西省林業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王文先生,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副主任、著名畫家李寶林先生,陜西國畫院名譽院長苗重安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主任趙衛先生,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副館長陳風新先生,陜西省美術家協會負責人樊昌哲先生,西安中國畫院山水畫研究室副主任宋國琦先生,還有本次畫展的作者鄭天欣先生,參加開幕式的還有首都藝術界的朋友和新聞界的朋友,謝謝大家!下面請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盧禹舜先生講話。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在國家畫院美術館看到鄭天欣先生寫意山水畫展在這里隆重開幕,首先我代表中國國家畫院對畫展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本次畫展展出了鄭天欣先生近十年間精心創作的近百余幅山水畫力作,其作品根植于傳統之中,在對傳統繪畫學習和繼承上他始終堅持認為中國畫有其造型藝術之獨特語境是自然中所沒有,不事臨摹則難入門徑,通過三十多年的艱苦研究、學習,不斷汲取豐富的創作營養,才創作出一幅幅充滿激情和生活情趣的繪畫作品。其作品沒有流于刻意求新的空泛形式,更沒有矯飾造作之嫌,而是力求表現一種淳厚優雅的情調,強調生活氣息的濃郁,意境的清新和風格的樸實,他的用筆靈活凝重,用墨濃淡相間,畫面呈現渾厚蒼潤的效果,其間洋溢著靈魂的氣韻,蒼茫、幽遠的自然氣息與生機勃勃的格趣。水墨寫生是他作品的重要特征,創造性是他作品的靈魂,同時致力與原生態氣息與意象符號的整合,文化審視與浪漫情趣的整合,筆墨意趣與抽象形式的整合,使鄭天欣的山水畫躍上了新的高度,并具有現代感。他從深入的傳統學術境地中走出了一條直通當代的道路,憑借的手段就是水墨對景寫生,從而實現了與當代文化形態下的溝通,創造出一篇散發著充沛生命光彩的燦爛文章。
我們祝愿鄭天欣先生永遠有著充沛的創作活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請歷建祝先生、解永全先生、盧禹舜先生、高永民先生、李寶林先生、趙衛先生為鄭天欣先生畫展剪彩!
畫展專家研討會發言紀要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2007年7月2日
學術主持: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部 徐沛君
主持人:徐沛君 無論是論學術修養,還是年齡、閱歷,在座的有很多專家和著名畫家都適合作主持人,但是做研討會主持人,要起到一個牽線的作用,研討會的主持人要把發言的人串到一起,從這個角度出發,恭敬不如從命,由我來擔任主持。我看了鄭老師的畫,對我有很大振驚,畫幅巨大,畫的蒼潤厚重,對鄭老師產生了敬佩之情。下面介紹參加研討會人員: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主任、著名山水畫家趙衛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藝術》雜志執行主編楊庚新先生,陜西省美協負責人樊昌哲先生,西安中國畫院山水畫研究室副主任宋國琦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副主任、花鳥畫研究室主任邢少臣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中國美協理事孔紫先生,《中國畫研究》執行副主編、四川省美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鄧嘉德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山水畫家王永亮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畫家紀連彬先生,中國林業大學教授、中國林業文聯副主席李春海先生,西安中國畫院畫家郭均西先生,黃賓虹繪畫藝術研討工作室趙保民先生,《中國畫研究》畫家專輯副主編劉亞強先生。參加研討會的還有首都藝術界和新聞界的朋友,陜西藝術界和新聞界的朋友,還有沒有介紹到的各位朋友,大家好,現在研討會正式開始。首先請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主任、著名山水畫家趙衛先生發言。
趙衛:今天我第一次看鄭先生作品,我一看他的畫就覺得親切,因為他喜歡的這些東西和我們所追求的是吻合的,不光是陜西、山西、太行山、黃土高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鄭先生追求的風格跟我自己的追求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看了鄭先生的畫,我感到有許多話要說,很多想法要談。首先我覺得鄭先生最好的地方是不管鄭先生在搞林業也好還是在中國畫創作的專業之外,能畫到這種程度是相當不容易了,有傳統功夫。不管這幾年是回歸傳統文化還是追求這種筆墨,能看出鄭先生相當長時間就有很好的根基而且筆墨和想法都很新。他從80到90年代的脈絡一直走下來了,而且畫得很熟練,熟而不油,他能控制得住,能收得住,在表現的分寸尺度上都掌握得恰到好處。好多專業畫家其實一直都在追求這種狀態,但是都不一定做的這么好,我覺得鄭先生這一點相當不容易。能看得出他的心非常靜,沒有什么功利名利的想法,能夠沉得住,能夠踏踏實實做學問,這種精神,能引起我們對陜西人的尊重。在此作為一個山水畫家我提一點希望:我也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我也用了好多方法也一直在研究,我覺得鄭先生能不能在這個很熟練、底子很厚的基礎上再去挖掘更深的傳統文化內涵的東西,這樣你的境界就會更上一個臺階,讓人感覺你往前走的空間和潛力都是非常大的,而不是讓人感覺已經很熟練到了一個階段,可能再突破就非常困難了。但是我希望這只是一個階段,已經很好了,但是希望在這個階段上再更往前走一大步。作為小字輩非常希望鄭老師在60出頭的這個年齡段有一個更大的飛躍,如果更有中國傳統的文氣而且能保持住現有的狀態就非常了不得了,我有這感覺。
主持人:趙先生從學術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一個衷懇的意見,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根據趙先生建議下面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藝術》雜志執行主編、美術史論家楊庚新發言。
楊庚新:我覺得趙衛講得非常衷懇,而且非常到位。我對鄭先生不太熟,間接地聽到過一些,因為陜西畫家實在太多了。我看了鄭先生的畫就憑直觀感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鄭先生的畫非常親切,非常感人,不光是題材本身,像黃土高原,整個陜北風光風土人情,還有他的筆墨語言,我們也比較熟悉。看來他對陜西長安畫派的創作和筆墨經驗都有研究,都借鑒過,他的畫很蒼茫、很渾厚、很隨意,隨便一個畫面都感覺有他詩意的一種理解,都有所體驗,所以,我覺得陜西這個地方人杰地靈文化底蘊豐厚是培養人和造就人的地方。我看了他的畫感覺非常感人,他的畫最突出最強烈的印象是他對畫面的捕捉能力很強,很注意自己的感受,從寫生到創作能清楚地看到他所走的路,所追求的藝術道路,我很欣賞他的作品,很贊同他所走的這條藝術路子,應該保持和發展下去。在座的山水畫家比較多,我感覺近些年,上世紀中國畫有些回歸的感覺,85以后大家對傳統繼承多了但對生活體驗少了,但他做得很好、很到位,尤其是那些小的寫生,我覺得很精彩,從寫生到創作還是在進行當中,所以有的畫面下的工夫比較大,效果比較好,既保留那種生活的生動性很感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所以對既保留了生活的生動性又提高了整個畫面的心靈包括筆墨創作狀態都很好,但有些畫面也不夠。從寫生到創作還不是一個簡單轉化的問題,有什么樣的觀察方法,就有什么樣的表現手法,他能捕捉到那種本質的、靈魂的東西。他有多深的感受,在畫面中就能表現出來。他的寫生就是一幅很好的創作。我覺得從意境方面有待升華,這也是我給予的希望吧!再一方面就是在語言上他對墨的運用和重視勝于筆,這個是鄭先生的長處,而且墨色的處理既是自然又不是自然,我覺得他這是延續、發展了陜西長安畫派的傳統,一看就是畫的黃土高坡,一看就是他們那個地域的特色。但我覺得他在用筆方面應該往上追一追,他吸收的比較寬,有黃賓虹的東西,他從很廣泛的傳統吸收,融入了自己的東西,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另外從形式上來說,我也希望一方面從寫生、感覺上提高,另一方面大畫我覺得要適當控制一下,鄭先生對大畫的駕馭能力很強,但有些作品還欠完整。我從他身上看到了長安畫派的優良傳統,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風貌。畫已經進入了一個新境界,我對他寄予更大的希望。中國畫界目前比較浮躁,鄭先生要堅持你這種路子一直走下去,希望5年或10年再來北京辦展覽,希望作品能更上一層樓,祝展覽成功。
主持人:楊先生和鄭先生是同齡人,對鄭先生的畫談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他從鄭先生用筆用墨方面,在不了解鄭先生創作背景的情況下談了自己的看法。據我所知,70年代鄭先生隨從前輩羅銘一起在秦嶺寫生,他很大一部分創作面貌和創作觀是在那時候形成的。剛才是北京的畫家和理論家從遠距離對鄭先生的作品進行了分析和點評。下面請兩位來自家鄉的畫家介紹鄭先生的作品。
陜西省美協業務負責人之一:樊昌哲
樊昌哲:今天鄭天欣來到最高最具有學術權威的國家畫院美術館辦展覽,是一種榮幸。鄭先生是林業廳的一位業余畫家,但是他接觸的大畫家很多,經常帶領他們去林業景點寫生,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優勢,再加上他在90年代初經常辦西北五省區及全國性展覽,還有一些是晉京展覽,鄭先生一面搞展覽一面搞創作,當時畫的就很好。這次展覽是他近十年的創作,從十年前到現在辦展覽是一個大飛躍。再加上鄭先生的家鄉在山區,經常帶領各地畫家去淳化寫生,所以他的作品在寫生、體驗生活方面非常深厚。我覺得鄭先生這十年能創作這么多作品是很不容易的,經過十年的辛勤耕耘他的這次展覽是非常成功,從整個作品的技法上、水墨表現上,在傳統的基礎上還是有創新。但是大塊的顏色能不能整體化一些,感覺稍微有些零亂,這只是我的感覺,也不一定準確。另外,他這個人在我們陜西美術界是一個誠實憨厚、謙虛的畫家,還助人為樂,很熱情地為大家辦事情,陜西省林業廳能出鄭天欣這樣一位畫家是一個榮耀,鄭先生不斷地探索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主持人:樊先生從朋友的角度介紹了鄭先生的為人,介紹了他的人生觀和藝術觀,從另外一個角度介紹了他的創作背景。
西安中國畫院山水研究室副主任:宋國琦
宋國琦:首先向各方面尤其是國家畫院為鄭先生畫展做的工作表示感謝。看了展覽一方面展示了鄭先生繼承長安畫派的優秀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這是西北畫家、特別是陜西很多畫家創作的一種方針。提到長安畫派,我認為趙望云、石魯的觀點是給創作提出了一個方法論,解決了傳統與生活的非常深的關系,在這方面鄭先生做的非常到位。鄭先生長期在林業部門工作,從生活中來,他是淳化人,他畫中的樹、山川、河流都是他熟悉的環境,如果沒有生活是不行的,如果沒有長安畫派的這兩點是不行的。第二點是:看了鄭天欣的展覽對我們有一種啟示,地域性對一個畫家風格的形成和自己的成熟是多么的重要,因為中國山水畫從古到今大家都知道,如果在藝術語言上沒有一個地域性和持之以恒的堅持,想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突出自己的特點是不可能的。鄭先生的畫證明了他就是在堅持生活,抓住淳化的地域特點不斷的強化,把傳統和自己的感受融到自己的筆墨中,當然在尊重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如何用寫的方法講究中國筆墨的特點,如何把中國畫提升的問題,這不光是對鄭先生的一個建議,也是對所有山水畫家提出的一個很高的課題。堅持寫的方法,加強線的力度和線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宋先生從家鄉來,他從筆墨的角度、從生活創作的角度,把生活提升到藝術的角度進行了解讀。他講的非常好。在座的國家畫院除了趙衛、王永亮他們是山水畫家外,還有其他幾位花鳥、人物畫家,他們也注重山水,山水不光是山水畫家來解讀分析,花鳥、人物畫家他們往往可以找到別的切入點,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解讀分析,而且這個角度有時能起到一種特別的效果。
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副主任、花鳥畫研究室主任:邢少臣
邢少臣:鄭先生是長安畫派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的繼承者,他的作品里面能讀到濃重的陜北韻味,作品畫的很蒼茫、很厚重,有陜北人的性格。他的山水畫是當今山水的一個走向。現在有些山水畫畫的很渾厚很華滋,但筆的力度還是欠研究,畫不管多大每一個點力度要到位,點要像高山隧石,線要有“鐵牛耕地”的力度。當然鄭先生的畫我覺得畫的已經非常非常好了,就是有些地方在線條的處理上還更要反復錘煉,這樣作品就能更有可讀性和生命力。
主持人:邢先生是一個大寫意花鳥畫家,從他的角度提了建議。下面是軍旅部隊來的人物畫家,她能提什么建議呢?就讓我們對孔紫老師的發言洗耳恭聽。
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中國美協理事:孔紫
孔紫:我很高興看到了鄭先生的畫展,本人是搞人物的,對山水畫不是很在行,但看了展覽后就是沒有這個研討會我也會找鄭先生交流一下。看了展覽后,首先我感覺非常感動。看了前邊兩幅作品后感到很親切,從心里很佩服。他的畫很淳樸,對當前山水畫壇及左,非常較勁的傾向吹來一股清風。他的畫有一種樸拙、親切、淳厚的畫風,但并不缺乏當代性。剛才聽家鄉同事的介紹我覺得鄭先生在這種狀況下能創作出這么大型的作品,沒有一定的功夫,沒有一定的耐力是不行的,是需要很大的功夫和毅力的,所以我很敬佩他。鄭先生的畫在當今山水畫壇上完全可以立足,他的筆墨不浮躁,很有傳統功夫,肯定具備很深的專業根底,才畫出這樣好的作品。在構圖、設色上沒有西畫牽強的感覺,很自然,有中國傳統審美的特點。在感情上完全是自己的,是真情實感,他每幅畫都投入了很多的感情,而且是有感而發的,不是無病呻吟,這點是我們很珍視的品德。我感覺業余和專業的區別應該是整體技藝、水平的區別,業余有很多弱項,在資料的占有上,在學習的機會上,在眼界的開闊上,有許多艱辛在里邊,有很多專業畫家體會不到的艱難,作為一個不在專業單位的畫家,能畫出這么多這么好的作品,而且他能在缺乏很多條件的基礎上,畫出這樣的好作品是很不容易的。能夠和專業畫家比肩是非常可貴的,能取得這么大的成績,是可喜可賀的。我也有個希望,鄭先生處在一個很好的年齡段,在寫生上和鄉土的質樸上已做的很好,已經進入了一個學術層面,如果再前進一步在傳統文化的精髓上再開拓一下,精神境界上再上一個臺階,就非常有希望,不是有希望已非常好了,他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了,如果再把有些方面再加強一些,我覺得就會更理想。
《中國畫研究》執行副主編、國家一級美術師:鄧嘉德
鄧嘉德:看了鄭先生的畫先是感動,他的畫包含著情感在里面,對家鄉的黃土高坡是有一片深情,我認為一幅作品是否感人不在于他的筆墨和其他因素,而在于情感因素的多少,直接影響藝術的感染力。鄭先生這一點做的非常好,他的畫點點滴滴都包含著對家鄉、對自然的一片深情;另一方面,鄭先生的畫有很深的傳統根基,他的繪畫筆墨形式構成都在傳統里面下了一番功夫。第三點,黃土高坡這個地方是不太好畫的,描繪的對象有很多局限性,他能歸納,畫到這種程度也是非常成功的。提點建議:我覺得鄭先生作品寫生的感覺很強,在寫生的基礎上,在整個形式感上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提升,就是說素材性的感覺多一些,純藝術的形式少一些,下一步在這個非常好的基礎上,這個年齡段再往前走一步,那他會成為全國非常有成就的具有鄉土氣息的一個大家。我深信鄭先生能夠做到這一點,我祝鄭先生展覽成功,祝鄭先生在以后的藝術上攀登更高的高峰,取得更大的成就。謝謝大家。!
主持人:鄧老師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了一下鄭老師的畫,其中特別指出了題材的問題,因為中國古代我自己個人感覺用傳統的某些固定的價值觀來套用鄭先生的畫,我覺得不合適,為什么呢?鄭先生的題材他就不一樣,不管平遠也好,高遠也好,一般他都有相對的描繪對象,對其中的大山大水是高遠,對南方的山水他則是平遠,而黃土高坡是一種特殊結構,評價起來比較困難,而且畫起來就更困難了。我看了鄭先生的作品,他對樹的造型套用林業部門那種闊葉林、落葉林,他這個畫不但沒有特殊的程式可循,而且鄭先生用散的筆法而且畫的很生動,我覺得這是對傳統的拓展。
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畫家:王永亮
王永亮:看了鄭先生的作品,感覺他是從寫生中走出來的畫家,畫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很親切地感覺,也體現了黃土地的厚重,和陜西、西安厚重的文化沃土,也體現了畫家質樸的情感。鄭先生有他自己的筆墨樣式特點,這是非常難得的,我覺得給我很多啟發,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的藝術語言有蒼遠的那種氣象,也有明朗的心象和筆墨的墨象,對我們很有沖擊力。我想他在今后的創作中肯定能解決好寫生和創作的關系,寫生的信息怎樣能更好的傳達給創作的表現形式,也是我也要解決的問題。謝謝大家!
主持人:王永亮先生他也是長期堅持寫生,在寫生的過程中我感覺有很多地方和鄭先生是心心相通的。
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畫家:紀連彬
紀連斌:首先祝鄭老師畫展成功開幕!鄭老師的畫我是第一次拜讀,晉京展是鄭老師的一個夢,今天是個圓夢的日子,所以祝賀畫展成功舉辦。第一次看鄭老師這樣集中的畫展,我非常激動,陜西我沒有去過,今天一進入展覽廳,鄭老師的畫展給我帶來整個西部山川的一次暢游。我有這種感覺,他涉及的領域那么多,從田園風光、農家小院到小溪-------他的畫里包含了陜西山水的方方面面,他的畫使我感動,他對家鄉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尊重和把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佩服他幾十年來走遍了家鄉的山山水水,他的畫作是用步量出來的,走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對于這一點值得我學習的。這體現了他對藝術的真誠。很多人都說畫畫要行萬里路,但實際走了多少,都是個問號?但是鄭老師的畫印證了這一點,體現了那種自然的真實,對自己內心感受的真實,所以我說以寫生進入創作或者說寫生即創作的這種方式我覺得都可以。這其中主要有兩點把握,第一寫生是對素材的收集還是寫生只是一種對自然的紀錄,如果同時加上自己的情感以及加上中國山水畫種種因素的組合,然后注入到寫生稿中,其實寫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作,在鄭先生身上,寫生即創作已經很好地展現出來了。再一點他的山水畫創作的形式語言比較自由,他沒有受到純粹的傳統山水畫的束縛,也沒有當今流行的那種樣式,他體現了對自然的一種忠實,但是可能在某些概括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更主要的是這些并不能掩蓋作品給人帶來的一種感動,對于一個山水畫家能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主持人:紀老師的發言用一句話來形容與概括,他指出了鄭老師的畫沒有受傳統法式的束縛,用石濤的話來說,我用我發,我自有我在,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創作態度。
中國林業大學教授、中國林業文聯副主席:李春海
李春海:我們由于工作關系一起走了很多地方,一起寫生,包括西北,也包括西南。他能看到很多自然的美,他對家鄉有種特殊的感情,這個感情應該是他進一步創作的精神支柱。他從學畫那天起就給自己鎖定這就是我的專業,他有一種不斷學習和探索的精神,他尤其喜歡買專業書籍看,他不論走到啥地方,只要有書店他都進,若要有收獲,得一本好書就同得了寶一樣興奮。我和他開玩笑說,你沒進大學,但你的大學是全國大大小小的新華書店,就像紀先生說的那樣他的畫是用步量出來的,的確是那樣,很簡單的一個包,里邊有自己畫畫的工具,到外面都是用墨直接寫生,在二樓展覽的他的那些寫生作品,使我格外感動,他以前和我們一起寫生和他現在的寫生有很大的區別,現在他寫生中加入了自己的很多主觀意念,這個意念記錄了他的年齡,記錄了他感情的升華,記錄了他修養的提高。就畫而言,我覺得他目前的水準就已經達到了可以與專業畫家比肩的位置與水平。就談這么多,謝謝大家!
主持人:研討會本來在10點鐘就開始,有一些領導和來賓在觀看展覽,再加上各位專家在展覽廳來連忘返,邀請幾次參加研討會,他們都說再看一看,再看一看,結果研討會就被迫推遲了半個小時。這一個多小時的研討會開得緊湊、活潑而熱烈,基調如同鄭先生的畫一樣樸實、樸素,但很親切。從我作為主持人角度來看,我個人獲益匪淺,尤其鄭先生的畫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是明顯的西北黃土高原的特征,非常感人,這非常重要。因為在當今山水畫壇,南北東西幾乎面目雷同,很難分出個性面貌,像鄭先生的畫個性面貌這么鮮明并不多見,在當今越來越趨同的畫壇里,這顯得非常可貴。研討會到此結束,歡迎大家到金龍潭酒店三樓用午餐。
參觀展覽者的感言:
李寶林(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副主任、著名畫家):鄭先生你的畫畫得很好,很到位。有傳統的東西,有現代的感覺,畫面不空洞,看得出你是很靜心的在作畫,畫沒有浮躁之感,就這樣繼續畫。咱們現已是朋友了,希望常聯系。
于文江(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走進鄭老師的畫展廳,給人一個震驚,把黃土高原表現的歷歷在目。畫的非常好,氣勢大,畫蒼茫厚重、質樸,感覺很親切,一個窯洞一塊梯田,都畫的非常精到。看畫覺得他用筆很隨意、很靈活、樸拙、凝重,用墨是濃淡結合,濃破淡,淡破濃的結合手法,恰到好處,用線變長線為短線,變短線為點,點的力度很強,給畫面增加了活力,我要象他學習。
楊嘉棟(參觀者):鄭老師的畫畫的非常大氣,非常有氣勢,可學習的東西很多。我是編美術教材的,可借鑒的東西太多,我是葉淺予的學生。鄭老師您的畫畫的太好了,能看出您的寫生是直接用毛筆畫的,很精彩,這才是真正藝術家要走的道路。到生活中去,去找藝術的靈感,這個展覽使我看不夠,明天我還來看。
高德功(參觀者):鄭老師,看了你的展覽,我的心一直在跳,很久不能平靜,每一幅畫我都愛,都看不夠。看得出幾十年來下的功夫,你的展覽我印象最深,你太了不起了,我很佩服你。
黃亞萍(北京藝術博物館):我們在北京很難看到像鄭老師這樣的展覽,他畫的非常自然,又自由,很隨意,有當代氣息,這非常難得,這么大的幅面是不好駕馭的,再一個畫大容易空洞,但他的畫沒有這種感覺,北京也有畫家鄉的那種,但沒有鄭老師這種境界。他的畫既非常的傳統,又非常的現代,他畫黃土高原是不用長線而用短線,用點的手法,他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非常成功。
張耀文(美術愛好者):我是個業余繪畫愛好者,非常喜歡畫,特別愛看畫,我家離這很近,經常來畫院看展覽,看了鄭先生的畫感到很親切,他挺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有自己的面貌,和北京有些畫家的畫不一樣,鄭老師的畫厚重、蒼茫、濕潤,我想臨,但不知從何處下手,他的畫很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