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路遙故里,寫生大美清澗
9月16-18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西安中國畫院采風團一行20余人在王犇院長的帶領下,赴陜北清澗,參加了由文化藝術報及清澗縣委宣傳部主辦的“金色·藝術·文化”書畫名家文化下鄉采風專題活動,旨在紀念清澗起義90周年,丹青助力,描繪大美清澗新發展。
菊花香陜北,紅棗笑枝頭。金秋九月,走進“書香榆林”,大美清澗,采風團一行不時驚嘆于清澗山川之壯美,物產之豐富,民風之淳樸,發展之迅速。清澗,不僅是文壇巨挈路遙的故鄉,而且是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誕生地,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同時,90年前,清澗起義打響了共產黨西北武裝起義的第一槍,毛澤東率領東征紅軍在這里戰斗生活了19個晝夜,這里還是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
來到清澗,必然要感受路遙筆下“平凡的世界”——路遙紀念館和路遙故居。路遙紀念館自2011年底開館以來,已成為清澗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和弘揚路遙精神的“人文高地”。在展廳,當看到路遙的創作歷程,“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將自己逼到油枯燈盡時,一些老畫家落淚了。參觀結束后,藝術家們激情揮灑,潑墨揮毫,為路遙紀念館留下了十余幅書法作品,“黃土耀人生”“平凡偉大”“黃河兒女”……一張張,一幅幅,飽含著畫家們對路遙的追思與敬仰。
袁家溝,這個隱藏在深山中不大的小山村,新中國成立以來培養出了百十位重要國家干部,1936年毛澤東曾率領東征紅軍駐扎于此19個晝夜。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毛澤東站在高家坬的一處高地上,“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回來后寫下了名貫千古的《沁園春.雪》。畫家們聽了當地70歲老黨員對當地革命文化及當下發展的講解,懷著虔誠的心,深入在袁家溝的窯前地頭,與老鄉攀談,用手中的畫筆記錄著這里民風的淳樸與山鄉的巨變。
隨后,采風團一行又先后參觀了魚兒卯、黃河大橋、王里宿民俗文化村、太極灣等清澗歷史文化風景名勝,領略了無定河沿岸迷人的黃土風光。漫山遍野、枝頭搖掛的紅棗,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窯洞,層層疊疊的山巒、松柏,翻騰滾叫的黃河碧浪,溝壑縱橫、高坡綿延起伏的北國風光,震撼人心,讓人不禁感嘆“陜北風光賽江南,祖國處處好河山”。
近年來,榆林打造地域文化高地,提出“書香榆林”的文化建設主題和要求,清澗縣委縣政府立足本土、銳意創新,重視文化發展建設,呈現出今日大美清澗新貌。而于采風團來說,通過這次采風之旅,除了醉情于祖國的大好河山,用畫筆描繪了壯美山川,精神上的收獲和震撼更是無法估量的,路遙為了忠實反映生活,表現生活,把握時代的巨變,寫出傳世佳作,他無休止地和忠實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煞費苦心深入生活,并在藝術上不斷尋求突破和創新,他的這種“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創作精神,深深鼓舞了藝術家們,讓畫家們深刻體會到“深入生活”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場作秀,而是要實實在在扎根人民、扎根到生活中去。
采風返程后,畫家們又根據采風現場的相互點評,在現場寫生草圖的基礎上反復修改,最終成稿,今日刊發于此,以饗讀者。同時,畫院將不定期帶領畫家開展“深入生活”采風實踐主題活動,并于11月舉辦2017年西安中國畫院寫生作品展,歡迎畫家踴躍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