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工程精品賞析·系列之十四 ——劉暢《世園新貌》
西安地鐵建設與灞河之濱世園新貌,西安地鐵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五大發展理念”的西安實踐,對西安市政建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位于灞河之濱的西安世園會,地鐵橫貫左右,是真正“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韻長安的現代化生態型大都市”的體現。畫作采用全景式構圖,傳統工筆勾填設色的技法,清淡明麗的主色調,以長安塔為中心,表現了灞河之濱秀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創作感悟
這是一個表現古城西安在新時代的面貌的題材,既要傳達這座城市的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又要表現現代文化影響下,城市建設上的創新風貌。
灞河之濱位于西安市城東,西臨浐水,東接驪山,東南為白鹿塬,北面為渭河平川。碧水藍天,自然風光怡人,兩岸灞柳依依。唐時就有送客到此,折柳相送的文化傳統。2011年,西安成功舉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以“天人長安,創意自然”的理念建成這座現代化的園林,河中島上造銀白色長安塔。塔的造型既有唐代木結構建筑的特色,又是由現代建筑元素的金屬構件組成。使唐風唐韻在新的時代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展,成為古城新的地標性建筑。2016年11月,城市地鐵3號線開通,加強了這一現代園林與都市的融合,踐行了“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人們能夠更方便的到自然園林中感受新都市生活。
這個題材表現的是西安都市新貌,我在創作之初選擇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作為創作主體。以長安塔為中心,主題是表現灞河之濱秀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采用傳統工筆勾填設色的技法,清淡明麗的顏色作為畫面的主色調。全景式構圖,前景是西安市花“石榴花”,將視線引入畫面,盛夏時節灞河之濱花團錦簇,荷葉層層似綠浪縈繞塔周,荷花淡雅婀娜,風姿綽約。廣運潭橋、自然館、科技館、長安塔、水龍雕塑、椰風水岸建筑群與遠處的歐式建筑景觀層層漸遠,相互呼應。地鐵三號線從園中經過,既是園中一處靚麗的景色,同時坐在車中的乘客也有“人在畫中游”的體驗。
初稿的形成是在2016年的六月初,當時地鐵線路還沒有開通,從城南到世博園大概有兩個小時的車程。為了實現更好的構圖,我先后畫了好多草圖,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到園中去寫生,收集素材。由于七八月是西安天氣最熱的時候,中午很難繼續畫。我常是早上天不亮就出發,清晨到河畔剛好看到初晨新放的荷花,如美人婷婷玉立映襯著銀色的長安塔,這種感覺啟發了我把荷花作為創作內容之一。
線稿由小到大,較為完整細致的有三稿,經過反復修改和琢磨,線搞確定是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始進行白描勾線。這個題材是全景式的,所以我選擇了以丈六尺寸的工筆方式表現。追求作品的立意美,畫面元素美,畫面效果美。表現都市環境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喧嘩都市人們可以在此休養身心放松心情,享受美麗的古城帶來的幸福。作品制作到完成歷時兩個半月,設色布置上返復從整體到局部的調整,最后呈現了這樣的效果。
畫面經營位置上學習了古代繪畫的構圖方式,遵從傳統的繪畫技法,單純的色彩中求變化,干凈的色彩讓畫面更寧靜,褪去浮躁,更感到舒適自然
這次創作也是我學習和提高的過程,為自己創作大幅作品積累了經驗,不斷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技法上有了很多新的嘗試,能夠更好的把握畫面的整體,從大處著眼。作為創作隊伍中的年輕畫家,創作評審會上各位老師給了我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讓我的個人能力的了更大的進步。能夠參加這次創作工程感到非常容幸。
題拔文字
灞河之濱 世園今貌
丙申盛夏,余于古長安灞河之濱世園之畔,見地鐵臨園而過,而園內一派“綠柳扶風,花地水天云渺”之生生氣象,水中之荷亭亭如玉,婀娜多姿,石榴花開繁盛,與綠葉層層掩映,生機盎然。又嘗“廣運泛舟觀曉月,長安登塔覽終南,”見一幅大水大綠之藍圖,花團錦簇,令人眼花繚亂,精神為之振奮。時天朗氣清,而游人如織,拍照取景,縱落日西懸,尚流連忘返。昔“灞柳惜別”“城村割據”之頹廢一掃而空,而今代之以創意自然,人文山水,美麗西安,生態宜居之地。古城長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如今更添文化新名片。余感于八水潤西安、地鐵建設之城市精神新貌,喜見于世園草木繁茂,詩意棲居之景,繪長安塔、石榴花、荷塘綠柳,水鳥棲居、城市地鐵盡于畫卷之上,意狀“花紅樹翠鳥鳴之景,繁花玉樓掩映之境。”盡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之新形象,是以記。丙申完成于長安城南西安中國畫院劉暢畫并題記。
作者簡介
劉暢,字安頤,1989年生于黑龍江,現居西安。2015年研究生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師從李鴻照先生,同年考入西安中國畫院工作。現為西安中國畫院專職畫家,終南印社社員。